当前位置:首页 > 万象 > 艺术 > 正文

琴音袅袅越红尘书香阵阵飘四方——优秀古琴师陈耀武艺术风采

2021-09-15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国际书画艺术网, 点击:

分享到:

在翰林书画艺术全球杰出贡献奖首展开幕式上,一首清幽的古琴曲引起了到场嘉宾的关注与赞赏。
      弹古琴的这位蓄着胡须身着唐装的男士便是翰林文化艺术中心知名古琴师、书法家、武林高手陈耀武老师了。在他身后是一套中堂竹图字画,古雅的书法对联" 虚竹幽兰生静趣,和风朗日娱天怀",也出自陈耀武老师的手笔。
笔会现场,陈耀武老师的书法作品也让来者赞不绝口。
陈耀武老师不仅喜爱弹奏古琴也是一名斫琴师。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活着的音乐,也是中国文人的音乐语言。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艺术,一种“道”的彰显,凝结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智慧。
古琴的好坏与制琴师傅的技艺密不可分。
 
斫[zhuó]琴,指的是对中国传统乐器——古琴进行精工细做的一种工艺技术。
 
古琴的传统制作十分复杂,制木胚、髹漆、装配等,至少可以概括为十几个步骤。而每一步骤中,甚至包含上百余道工序、细节,足以说明每一张传统手工古琴来之不易。
古琴的制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用良材
第二步:塑造外观
第三步:凿槽腹
第四步:合琴
第五步:裹布
第六步:上灰胎
第七步:装琴徽
第八步:髹漆
第九步:擦漆
第十步:推光
第十一步:装雁足、琴轸
第十二步:安琴弦
最后一步:调音
 
每张古琴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抚琴前都要按照定音调弦法来定音。
  虽然古琴制作步骤可以一一叙述,但是这种纯手工的技艺一定要有悟性极强,琴艺精湛的人才能制出音律优美,外观精巧的古琴。而陈耀武老师就是这样一类难得一见的斫琴师。
每每夜深人静,忙碌了一天的陈耀武老师都会在工作室拿出一把自己制作的古琴抚琴一曲。
陈耀武:江苏,淮安人
是集书法,太极,古琴艺术于一身的才子。喜书法,太极与古琴艺术,六七岁就随父亲学习书法几十年笔耕不辍,臨历代名帖,朝夕揣摩,少时体弱曾拜当地拳师习武強身,青年时与太极结缘,后又去陈家沟拜太极大师翟全平学习陈氏太极,明理练拳,惭次见功,心舒体健,乐在其中,一次偶遇扬州古琴大师刘扬,因对古琴文化的博大精深的热爱,跟随刘大师学习,斫琴,弹琴艺术,朝夕悟道,礼待名派名师,用功不止,深感艺术相通,终归一理,抱朴归真,虽法度严瑾,但仍然道法自然,知法不泥,由内而外的修炼才是艺术的不二法门。虽为生计奔波,但对书法艺术追求未丝毫松懈,几十年如一日研习书法又与琴艺武术融会贯通,在书体上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现为:
翰林院美术馆 国礼书画家
香港国际华人书画家协会 海南省分会副会长兼扬州市分会顾问
青风书画院副院长
翰林院文化艺术中心海南联络处副主任
广陵琴派斫琴师太极教练
 
  陈耀武老师最喜爱书写"琴心剑胆"这个 成语,他本人也恰恰是这样一位文武双全,柔中有刚,集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智慧于一身的优秀艺术家。
 
图文整理:
物华天宝艺术推广中心
翰林院文化艺术中心江苏联络处
 

免责声明:

1. 中华发展报道网仅为自媒体用户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中华发展报道网不对用户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中华发展报道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中华发展报道网,中华发展报道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自媒体用户在中华发展报道网发表的内容仅表明其个人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中华发展报道网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表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表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中华发展报道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3. 自媒体用户在中华发展报道网发布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中华发展报道网有权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权利。

4.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中华发展报道网上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内容,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中华发展报道网取得联系,以便中华发展报道网迅速做出处理。

Copyright @ 2001-2013 http://www.fzbdsd.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展报道网_发展报道编委会【官网】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邮箱:fzbdsd@126.com
未经发展报道网_发展报道编委会【官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备案号 粤ICP备170313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