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万象 > 艺术 > 正文

宝刀不老,青春常在--记杰出书法大师沈全松老师

2020-09-25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国际书画艺术网, 点击:

分享到:

书法家沈全松先生,字木公,1938年生,江苏江阴人,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师从著名书法家朱文郁先生。有幸得严恭达,尉天池,林鹏,沙曼翁诸名师指授。从二王、怀素入帖,专攻行草,兼写隶、篆,其作品潇洒飘逸,尤重传统。

现为中国翰林书画院江苏分院副院长,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华书画名人网艺术顾问。

沈老吸收了二王,米芾、怀素、张旭的影响,终于入古而出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古人浪漫主义书风的影响下,他以自己的胸臆化古法于笔端。书法作品线条遒劲苍老,艺术风格具有个性特征。他的行草,既痛快,又沉着,沉雄顿挫为主题,伴以飞动之变化,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沈全松先生书法以排山倒海之力,横扫千军之势,雄强豪迈之书风,总领群芳,名重江苏!

沈老的行草中有一独特的"一笔书",既连绵草。连绵的书风在排比与穿插中 ,在左揖右让的关照与回护中。通篇作品,墨色浓淡穿插,润燥相映,很有韵致。沈全松先生书法自创一体,他说,“凡作草,必有登泰山绝顶之意。”

沈老的作品墨色由浓到淡层次极其丰富,呈现出奇肆的风骨结体,章法大小错落有致,线条分外随意,浑然天成,通篇气势雄浑,涤荡起伏。正如诗书画家李秋水先生(林散之女婿),给他的精辟评价:“宛若游龙,娇作苍松,抽刀断水,盘马弯弓,不失矩矱,今见木工。”

扬州美食广场的牌匾是沈全松先生撰写的。每天这幅金字牌匾默默迎接着天南海北的游客。

许多商家(本地外地的均有)都请沈老为店铺制匾题字,就是看中了沈老的字体沉稳厚实且极具神采,是店铺生意兴隆的护身符!

扬州援建摄影作品集的封面提字“九龙重生”也出自沈老笔端。

沈老与沙曼翁在一起。

沈老与著名书法家铸公在一起。

文人雅士纷纷请沈老写巨幅“寿”字,给家中长辈祝寿。

沈老作品也常被书画作品集刊登。

沈老师作品经常获得国家级书画比赛优秀奖。

星云大师十分钟爱沈全松老师的墨宝,以上这幅作品被星云大师收藏。

沈老的长卷作品有名流提款是极其珍贵的,只有碰到有缘人,他才会拿出来,让朋友共同欣赏。

沈老每次作品满意了,一般都使用这非常贵重的玉章,这些章子有许多年的历史了,其中那枚方章是由著名书法家、篆刻家 ,西冷印社副社长李刚田先生所刻制。

每天傍晚从书法工作室回家,沈老总是认真码放好这几方名人篆刻的古玉章,并将装章子的漆盒捆扎好,随身带回家,章子从不留在外面过夜。

沈全松老师喜爱书写“崇德尚贤”几个字,其实沈老正是这样一位沉稳,博爱,大度,敢担当的人。

踏遍青山人未老,为圆梦只争朝夕!即使他已经八十多岁了,依然每天坚持到自己书法研习工作室,不畏严寒酷暑,孜孜以求,勇攀书法艺术新高峰!

撰稿:

中国翰林书画院秘书长

翰林院美术馆江苏馆馆长

物华天宝艺术推广中心 负责人

刘珺

免责声明:

1. 中华发展报道网仅为自媒体用户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中华发展报道网不对用户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中华发展报道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中华发展报道网,中华发展报道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自媒体用户在中华发展报道网发表的内容仅表明其个人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中华发展报道网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表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表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中华发展报道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3. 自媒体用户在中华发展报道网发布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中华发展报道网有权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权利。

4.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中华发展报道网上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内容,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中华发展报道网取得联系,以便中华发展报道网迅速做出处理。

Copyright @ 2001-2013 http://www.fzbdsd.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展报道网_发展报道编委会【官网】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邮箱:fzbdsd@126.com
未经发展报道网_发展报道编委会【官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备案号 粤ICP备170313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