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万象 > 艺术 > 正文

著名书法家孙汉孜老师讲解书法中的章法

2016-05-27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王宁 点击:

分享到:

 

  (书法家孙汉孜老师)

  什么叫章法:

  章法一词其意义是文章的组织结构,在书法中是安排布置整个作品中的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及至整篇的呼应、顾盼等关系的方法,即大章法(整体布白)、小章法(字与字之间的电话布置)。

  章法中的元素

  藏露、即离、大小、粗细、疏密、俯仰、向背、连断、争让、群独及湿干、浓淡、枯润等等。

  整体布白

  清人书论却是点重要害,“匡廓之白手布均齐,散乱之白眼布匀称”。——笪重光《书筏》。“疏能走马,密不透风”,前人已说明在整体布白中的垂世哲理。

  古人常计白当黑、奇趣乃生,即书写点画线条时不单考虑线条的颜色,实际上黑线条在白纸上就产生了黑白的分割,黑多则白少,黑少则白多,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另外就是布白之变化、疏密、斜正、曲直、方圆扁等。

  如果空白的形状出现了机械的规整的情景,如整齐的方形,圆形、菱形、三角形等等,就证明物象的外沿集成线太规范。

  举例,图片一

  如果发现空白的块面分布有等同的情况就说明物象的疏密安排可能有分布平均的地方。

  举例,图片二

  这些都是章法布白所忌,应合理调整

  举例,图片三

  正确的图例,这样就好多了,前人说知白守黑,就是这个道理。

  掌握均衡(即重心)

  端庄持重为人之一美,也是作品之一美,如一味的求奇失去书法的规律,也就失去了安详、稳定、就会使人感到不舒服。所以,书法之章法不可不求平衡。然,寻常平衡易得,艺术之衡难求。如,一个人在平地上行走时平衡的,但是几乎构不具有美感。杂技演员在钢丝上的行走,摇摇晃晃的前行,就具有了艺术的美感,大家也更乐意看,因为他是难得平衡,是通过技能的而实现的平衡,就产生了美。脚下的这条重心线越窄,左右摇晃的越厉害,行走起来就越产生美感。而这种美是自然之美,不是故意做作,初学者往往是看到古人乃至当今大家之作品,盲目追求左右摇摆,使人看到作品后感到不适,原因很简单,左右摇摆是为了稳重,是自然之美,否则做作的美反而成了丑态。

  节奏韵律

  五音交替而成音乐,俯仰回旋而成舞蹈,所有艺术总需长短、轻重、大小、阴阳、起伏、刚柔、迟缓、润燥等现象的交替配合,才能悦于耳目、感人心智,这种效果就是节奏乐律之美。

  还如:小学时,老师喊操节奏的变化

  这是节奏的变化,它涵盖了轻重及空拍,它就变的严肃而活泼。节奏韵律之合乃至艺术之美。

  如:现代京剧《红灯记》主场中的李铁梅的唱段“听罢奶奶说红灯,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这两段充分说明以上所说的道理,它是通过了板式的转换,节奏的快慢,阴阳的调和,轻重的强调,才能达到词意,乃至感情的表达。

  书法中的节奏如何体现呢?很复杂也很简单,简约的说就是通过大小、疏密、长短、等元素完成,如一幅作品能囊括象戏曲当中的散板、摇板、二六板、一板三眼等等那就是一副多彩的好作品。

  说到书法中的节奏我又想起板式的抽掣。抽掣是我们民族的东西,外国没有,学书法的朋友,我希望多了解一些民族其他艺术,尤为直接的姊妹艺术,如绘画、京剧等,多书法的作品创作是很有帮助的。

  章法的合理使用要学周易,周易中的什么是不能变的,什么是可以变的,要知道规律,规律是不能变的,规矩是可以变的,书法是文化之一,文而不化是文本,发展变化的才是文化。总的来说,一定要突破前人的章法布白陈规,而根据当代人审美的要求,努力探索新的章法形式,切记规律。

  孙汉孜老师书法作品欣赏:

  (孙汉孜行草书法作品:沁园春-雪)

  (孙汉孜行草书法作品:短歌行)

  (孙汉孜行草书法作品:三国演义开篇词)

  (孙汉孜行草书法作品:云鹤游天)

  (孙汉孜行草书法作品:福寿康宁)

免责声明:

1. 中华发展报道网仅为自媒体用户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中华发展报道网不对用户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中华发展报道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中华发展报道网,中华发展报道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自媒体用户在中华发展报道网发表的内容仅表明其个人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中华发展报道网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表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表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中华发展报道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3. 自媒体用户在中华发展报道网发布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中华发展报道网有权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权利。

4.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中华发展报道网上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内容,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中华发展报道网取得联系,以便中华发展报道网迅速做出处理。

Copyright @ 2001-2013 http://www.fzbdsd.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展报道网_发展报道编委会【官网】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邮箱:fzbdsd@126.com
未经发展报道网_发展报道编委会【官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备案号 粤ICP备170313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