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万象 > 艺术 > 正文

青年书法家赵望来作品欣赏

2016-04-11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媒体中国艺术之梦 点击:

分享到:

来源:中国艺术之梦网

 

    赵望来,字,雅卿,号,陇上逸人,别署怀古斋,逸贤堂。1990年生于甘肃礼县,现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胡抗美,曾翔书法工作室,香港书谱学院首届国学书法班,2016年3月考取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书法创作研究生。师从胡抗美,曾翔,伍灯法师诸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际中国书画交流促进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北京海之春书画院创作室副主任,张改琴艺术基金会首届签约书法家,西北画院特聘书法家,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被2014年度中国书画家500强之一,授予中国新东方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南省“百佳书画孝行先锋”。

    书法五体兼备,先以唐楷入手,后以二王为宗,兼学秦篆汉隶,其作品多次在《中国书法》,《翰墨天下》,《书法报》、《中国民族博览杂志》、《读城杂志》、《甘肃文史》、《中国法制杂志》,《甘肃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举办“墨舞西垂”赵望来个人书法展,录制“书山有路勤为径”赵望来书法专题报道,出版《墨舞西垂—赵望来书法作品集》,《全国90后代表书家——赵望来》。其作品被中国国家画院,以及著名企业家和其他各界人士收藏。

作品获奖(入展)情况

入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

获第二届中华之光书画展唯一金奖

获首届国际(临沂)书画大赛暨艺术博览会书法银奖,获第二届国际书画节铜奖,获文化部传统文化论坛暨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铜奖

获全国首届教师书法现场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获首届湖南省孝文化书法一等奖获

获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金奖

获甘肃省首届学术提名展

以及邀请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书画展十余次。

 

 

横扫千军如卷席

 

---评青年书法家赵望来草书的气势美

  

草书创作,以点、线、面发兴,情感于瞬间暴发,通过笔墨与宣纸接触,将全部情感倾泻到字里行间。其墨色,追求浓、湿、干、淡、枯、焦,而其速度、节奏,又讲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应该说,草书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至善至美的最高成就和境界。

古人有云:“深识书者,唯见神彩,不见字型”。这里便是特指草书。草书重才情,善草者须有才气,胆气,力气。才情横溢方能超凡脱俗,毫无顾忌方能直抒胸怀,笔力千钧方能纸墨相安。

自古以来,章草尚质朴古雅,小草求奇逸精妙,大草重气势神采。

纵观当今书法江湖,以草书见长的书家为数众多,能将隶书写出较高水准的亦不在少数,而能以草书称雄江湖者,却是凤毛麟角。

赵望来恰是一位以草书在书坛崭露头角的青年书家。

望来擅草书,兼攻篆、隶、楷、行诸体。近年来,望来草书以其大气磅礴的豪放品格,法度谨严的学术水准,以及古雅散淡、静穆淳古的书法风格,纵横弛骋于书坛,屡屡入大展,每每获大奖,引起书坛瞩目。其大草笔走龙蛇,大气豪迈,清雅萧散,静穆淳古,颇具正大气象。

气若长虹:“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当代中国书坛,如果说殷涛是80后领军书家,那么,赵望来就是90后书家的佼佼者。

观望来草书近作,诸体兼修,行草师法二王,兼有宋元情调,书风古雅散淡,得静穆之境;楷法唐人,严谨而不失灵动:隶法西峡、张迁诸碑,古拙朴茂,刚健中寓婀娜。望来涉及面广,然诸体中以行草见长,近又旁窥篆隶,章草、藁草、今草、大草齐头并进,虽年纪轻轻,却神韵兼具,气度不凡,大有“打通篆、隶、楷、行、草的勃勃雄心。

可以看出,望来草书的磅礴气势来自于笔法“使转”。

 “使转”是草书的特殊语言。孙过庭认为,草书笔法“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使转”让草书的连绵组合生动跌宕,赋于草书“流而畅”的特性。草书是由使转表现形质的,使转在草书中扮演着点画的角色。

点画笔法的“形质”,反映了书家的“情性”和气格,代表了书家的审美。看望来草书,其情其性,其形其质,亦反映在他的书作当中。不论是行草如《杨万里题画诗行草》、《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还是他的大草如《临大观帖大草》、《临藤原佐理尺牍》等,都较好表现出望来草书的审美追求和艺术特色。

望来草书线条最突出的特征有两个:一是轻灵与跳跃感,即注重笔画的轻重变化,用孙过庭的话讲,就是“变起伏于锋杪”。另一个特征就是“流动”,即孙过庭所指“使转”赋予楷草书的流动之美——情性,“使转为情性”。否则,就是“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孟浩然诗岳阳楼草书》是望来最近书作,在这幅作品中,望来使用轻灵、活泼、流畅的笔触,非常准确地传达出流动的用笔状态,牵丝连带都很清晰。字里行间甚至出现有规律性的跌宕起落反复变化所形成的节奏感,可以想见其当时快捷的书写速度,亦可见谋篇布局的良苦用心,更能感受到其一气呵成、大气磅礴的书写风格。

“转”,也是草书创作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笔法。“转”在草书笔法下的审美效果,主要表现在能够给人产生聚散、收放、跌宕起落的气势感,也能给人以高低、缓急、优扬沉郁的节奏感。望来草书的难得之处,就是能够在创作中“使转”自如,轻松熟练地使用“使转”,在反反复复的“使转”中,不断形成一种气势和能量,满纸云烟,让人目不暇接,最终产生一股先声夺人的正大气象。

应该说,这种气象往往源自书家的潜意识,是一个人精神气质的外化和自然流露。自古以来,大书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正是这种先声夺人的正大气象。

望来草书,入古出新,才气纵横,热情洒脱,而且兼具庙堂之气和敦厚俊逸之美,于沉稳苍劲中透出一种灵动天然的张力,一种气定神闲却又丝丝入扣的幽远韵致。在他近来创作的众多作品中,最为出色、最能代表他书艺功底的是他颇具力度与气势的小草和大草。草书的力度美是万万少不得的。望来善于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开合以至用笔的轻重疾徐,墨色的浓淡枯润变化,来营构一种气势。再者,望来草书还从集画成字,集字成行,到集行成幅,再到章法布局,都在苦心孤诣地营造一种“势”,章法安排均衡协调,疏密有致,上下呼应,左右盼顾,照应谨严,这形成了他草书的一大特色。一个90后年轻书家,草书能够写到如此这般,实属难得。

 

整体来看,望来草书属于豪放一格。有时似闲庭信步,有时如行云流水,有时又如狂风大作、疾风骤雨,横扫千军如卷席。应该说,这种品格来自于磅礴的气势。草书,如果缺乏气势,就没有艺术感染力。从大草《临大观帖大草中堂》、《廉颇蔺相如传节录》这些书作可以看出,望来大部分书作都是一挥而就,变幻无穷,神采飞扬,不仅有一种气势美,而且字里行间还透露出一种节奏感和韵律之美。

书为心画:肆意汪洋,法度谨严

草书是最能传达书家情感与精神世界的书体。好的草书,既要求信手拈来,有感而发,肆意汪洋,也要求法度谨严。望来喜草书,选择草书尤其是大草作为审美追求,通过大草来表达跃动的生命与澎湃的情感。

为了追求书艺,近几年,望来慕名投入当代书法大家胡抗美和曾翔先生门下,成为胡抗美、曾翔的弟子,并得到两位先生的悉心指点。师从当代书坛大家胡抗美和曾翔,望来自然受到胡抗美厚重古朴、强健飘逸和曾翔静穆俊朗、奇趣散逸的书风的影响。在望来的书作里面,或多或少可以看见胡抗美和曾翔书风的影子。这并不奇怪。但可以明确感受得到的是,作为年轻后生,望来的草书有许多属于自己的笔法。这些笔法虽然还略显稚嫩,不够老辣,但已经有模有样,肆意汪洋,而且法度谨严,初具风姿。应该说,这是值得肯定的。

作为一位青年书家,望来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在追求法度谨严前提下,倾情挥洒书写“心画”,肆意汪洋的书写真我,表现出一位青年书家良好的学术素养和较高的学术水准。这种学术素养和学术水准,主要表现在他的符号性与书意性线条。而《廉颇蔺相如传节录》这幅作品最能反映望来草书的这一符号性与书意性线条特征。在整个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望来凭借娴熟的笔墨功夫,采用干枯笔触,在作品中反复形成飞白,并与浓墨、涨墨产生对比,以加强作品的韵律美和节奏感。不仅仅使作品徒增情趣,而且也显现出苍劲浑朴的书写性艺术效果,整幅作品黑白相间而又气脉贯通。

在许多作品中,望来还根据书法内容的点画间架,巧妙布置字、行之间空白关系,表现出匠心独运。字的点画与空白均有繁简、短长,结体也有大小、疏密、欹正。创作时望来因字生势,灵活多变。由于布白得当,字和字之间,甚至行与行之间,整幅作品都能够产生出错落参差而又呼应协调的艺术效果。布白、飞白在书法创作中的运用,给了人们极大的想象空间,使书法作品满足了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又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学海无涯:英雄出少年,功夫在书外

望来出生于先秦故里礼县,少时家穷。在父亲的引导下,七岁便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没钱买笔墨纸张,父亲便磨了一块大方砖,以红土为墨,每日书写数十个颜楷大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让望来自幼喜文好墨,开始接触书法之用笔、结字及章法。由于资质聪慧,觉悟较高,高中毕业即考入湖南邵阳学院,学的虽是美术专业,对书法却是情有独钟,并有幸受教于著名画家李月秋教授,拜师于青年书法家李炯峰。

望来曾在《我的学书经历》一文中,对自己的学书经历这样娓娓道来。大学时代的望来,在湘中历史文化名城邵阳读书时,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在李月秋、李炯峰诸师指导下,望来开始接受书画正规训练,并逐渐明白了书法之精神,懂得了章法之布局。闲余之时,他便四处游学。登庐山以开阔胸襟,游洞庭以宽拓眼界,观东海以顿悟心智。对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作为一门独特的中国艺术,书法奥妙无穷。宋人陆游有首《示儿》诗,云:“诗为六义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首示儿诗深刻揭示了学诗的真谛。

其实,学书、学画又何尝不是如此。历览古今书法大家,既是身份显赫的官场达人,其见识、胸襟、气度自然不同凡响;又是通晓经文子集,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其思想、学养、觉悟更非常人可及。因此,学书固然需要勤奋,需要灵性,勤学苦练,更需“以文养书”。

望来正值年轻,尚有诸多穷变之数。要成为一代书坛大家,望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好在望来已经有了一个较好的学术基础,倘若假以时日,扩展视野,丰富文化底蕴,增加传统学养,以行草为貌,以篆隶为基,不断研习,完全值得期待。

                    

                           2015年9月5日二稿于五龙山

免责声明:

1. 中华发展报道网仅为自媒体用户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中华发展报道网不对用户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中华发展报道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中华发展报道网,中华发展报道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自媒体用户在中华发展报道网发表的内容仅表明其个人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中华发展报道网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表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表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中华发展报道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3. 自媒体用户在中华发展报道网发布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中华发展报道网有权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权利。

4.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中华发展报道网上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内容,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中华发展报道网取得联系,以便中华发展报道网迅速做出处理。

Copyright @ 2001-2013 http://www.fzbdsd.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展报道网_发展报道编委会【官网】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邮箱:fzbdsd@126.com
未经发展报道网_发展报道编委会【官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备案号 粤ICP备170313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