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艺术之梦网
赵望来,字,雅卿,号,陇上逸人,别署怀古斋,逸贤堂。1990年生于甘肃礼县,现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胡抗美,曾翔书法工作室,香港书谱学院首届国学书法班,2016年3月考取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书法创作研究生。师从胡抗美,曾翔,伍灯法师诸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际中国书画交流促进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北京海之春书画院创作室副主任,张改琴艺术基金会首届签约书法家,西北画院特聘书法家,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被2014年度中国书画家500强之一,授予中国新东方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南省“百佳书画孝行先锋”。
书法五体兼备,先以唐楷入手,后以二王为宗,兼学秦篆汉隶,其作品多次在《中国书法》,《翰墨天下》,《书法报》、《中国民族博览杂志》、《读城杂志》、《甘肃文史》、《中国法制杂志》,《甘肃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举办“墨舞西垂”赵望来个人书法展,录制“书山有路勤为径”赵望来书法专题报道,出版《墨舞西垂—赵望来书法作品集》,《全国90后代表书家——赵望来》。其作品被中国国家画院,以及著名企业家和其他各界人士收藏。
作品获奖(入展)情况
入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
获第二届中华之光书画展唯一金奖
获首届国际(临沂)书画大赛暨艺术博览会书法银奖,获第二届国际书画节铜奖,获文化部传统文化论坛暨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铜奖
获全国首届教师书法现场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获首届湖南省孝文化书法一等奖获
获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金奖
获甘肃省首届学术提名展
以及邀请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书画展十余次。
横扫千军如卷席
---评青年书法家赵望来草书的气势美
草书创作,以点、线、面发兴,情感于瞬间暴发,通过笔墨与宣纸接触,将全部情感倾泻到字里行间。其墨色,追求浓、湿、干、淡、枯、焦,而其速度、节奏,又讲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应该说,草书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至善至美的最高成就和境界。
古人有云:“深识书者,唯见神彩,不见字型”。这里便是特指草书。草书重才情,善草者须有才气,胆气,力气。才情横溢方能超凡脱俗,毫无顾忌方能直抒胸怀,笔力千钧方能纸墨相安。
自古以来,章草尚质朴古雅,小草求奇逸精妙,大草重气势神采。
纵观当今书法江湖,以草书见长的书家为数众多,能将隶书写出较高水准的亦不在少数,而能以草书称雄江湖者,却是凤毛麟角。
赵望来恰是一位以草书在书坛崭露头角的青年书家。
望来擅草书,兼攻篆、隶、楷、行诸体。近年来,望来草书以其大气磅礴的豪放品格,法度谨严的学术水准,以及古雅散淡、静穆淳古的书法风格,纵横弛骋于书坛,屡屡入大展,每每获大奖,引起书坛瞩目。其大草笔走龙蛇,大气豪迈,清雅萧散,静穆淳古,颇具正大气象。
气若长虹:“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当代中国书坛,如果说殷涛是80后领军书家,那么,赵望来就是90后书家的佼佼者。
观望来草书近作,诸体兼修,行草师法二王,兼有宋元情调,书风古雅散淡,得静穆之境;楷法唐人,严谨而不失灵动:隶法西峡、张迁诸碑,古拙朴茂,刚健中寓婀娜。望来涉及面广,然诸体中以行草见长,近又旁窥篆隶,章草、藁草、今草、大草齐头并进,虽年纪轻轻,却神韵兼具,气度不凡,大有“打通篆、隶、楷、行、草的勃勃雄心。
可以看出,望来草书的磅礴气势来自于笔法“使转”。
“使转”是草书的特殊语言。孙过庭认为,草书笔法“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使转”让草书的连绵组合生动跌宕,赋于草书“流而畅”的特性。草书是由使转表现形质的,使转在草书中扮演着点画的角色。
点画笔法的“形质”,反映了书家的“情性”和气格,代表了书家的审美。看望来草书,其情其性,其形其质,亦反映在他的书作当中。不论是行草如《杨万里题画诗行草》、《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还是他的大草如《临大观帖大草》、《临藤原佐理尺牍》等,都较好表现出望来草书的审美追求和艺术特色。
望来草书线条最突出的特征有两个:一是轻灵与跳跃感,即注重笔画的轻重变化,用孙过庭的话讲,就是“变起伏于锋杪”。另一个特征就是“流动”,即孙过庭所指“使转”赋予楷草书的流动之美——情性,“使转为情性”。否则,就是“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孟浩然诗岳阳楼草书》是望来最近书作,在这幅作品中,望来使用轻灵、活泼、流畅的笔触,非常准确地传达出流动的用笔状态,牵丝连带都很清晰。字里行间甚至出现有规律性的跌宕起落反复变化所形成的节奏感,可以想见其当时快捷的书写速度,亦可见谋篇布局的良苦用心,更能感受到其一气呵成、大气磅礴的书写风格。
“转”,也是草书创作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笔法。“转”在草书笔法下的审美效果,主要表现在能够给人产生聚散、收放、跌宕起落的气势感,也能给人以高低、缓急、优扬沉郁的节奏感。望来草书的难得之处,就是能够在创作中“使转”自如,轻松熟练地使用“使转”,在反反复复的“使转”中,不断形成一种气势和能量,满纸云烟,让人目不暇接,最终产生一股先声夺人的正大气象。
应该说,这种气象往往源自书家的潜意识,是一个人精神气质的外化和自然流露。自古以来,大书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正是这种先声夺人的正大气象。
望来草书,入古出新,才气纵横,热情洒脱,而且兼具庙堂之气和敦厚俊逸之美,于沉稳苍劲中透出一种灵动天然的张力,一种气定神闲却又丝丝入扣的幽远韵致。在他近来创作的众多作品中,最为出色、最能代表他书艺功底的是他颇具力度与气势的小草和大草。草书的力度美是万万少不得的。望来善于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开合以至用笔的轻重疾徐,墨色的浓淡枯润变化,来营构一种气势。再者,望来草书还从集画成字,集字成行,到集行成幅,再到章法布局,都在苦心孤诣地营造一种“势”,章法安排均衡协调,疏密有致,上下呼应,左右盼顾,照应谨严,这形成了他草书的一大特色。一个90后年轻书家,草书能够写到如此这般,实属难得。
整体来看,望来草书属于豪放一格。有时似闲庭信步,有时如行云流水,有时又如狂风大作、疾风骤雨,横扫千军如卷席。应该说,这种品格来自于磅礴的气势。草书,如果缺乏气势,就没有艺术感染力。从大草《临大观帖大草中堂》、《廉颇蔺相如传节录》这些书作可以看出,望来大部分书作都是一挥而就,变幻无穷,神采飞扬,不仅有一种气势美,而且字里行间还透露出一种节奏感和韵律之美。
书为心画:肆意汪洋,法度谨严
草书是最能传达书家情感与精神世界的书体。好的草书,既要求信手拈来,有感而发,肆意汪洋,也要求法度谨严。望来喜草书,选择草书尤其是大草作为审美追求,通过大草来表达跃动的生命与澎湃的情感。
为了追求书艺,近几年,望来慕名投入当代书法大家胡抗美和曾翔先生门下,成为胡抗美、曾翔的弟子,并得到两位先生的悉心指点。师从当代书坛大家胡抗美和曾翔,望来自然受到胡抗美厚重古朴、强健飘逸和曾翔静穆俊朗、奇趣散逸的书风的影响。在望来的书作里面,或多或少可以看见胡抗美和曾翔书风的影子。这并不奇怪。但可以明确感受得到的是,作为年轻后生,望来的草书有许多属于自己的笔法。这些笔法虽然还略显稚嫩,不够老辣,但已经有模有样,肆意汪洋,而且法度谨严,初具风姿。应该说,这是值得肯定的。
作为一位青年书家,望来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在追求法度谨严前提下,倾情挥洒书写“心画”,肆意汪洋的书写真我,表现出一位青年书家良好的学术素养和较高的学术水准。这种学术素养和学术水准,主要表现在他的符号性与书意性线条。而《廉颇蔺相如传节录》这幅作品最能反映望来草书的这一符号性与书意性线条特征。在整个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望来凭借娴熟的笔墨功夫,采用干枯笔触,在作品中反复形成飞白,并与浓墨、涨墨产生对比,以加强作品的韵律美和节奏感。不仅仅使作品徒增情趣,而且也显现出苍劲浑朴的书写性艺术效果,整幅作品黑白相间而又气脉贯通。
在许多作品中,望来还根据书法内容的点画间架,巧妙布置字、行之间空白关系,表现出匠心独运。字的点画与空白均有繁简、短长,结体也有大小、疏密、欹正。创作时望来因字生势,灵活多变。由于布白得当,字和字之间,甚至行与行之间,整幅作品都能够产生出错落参差而又呼应协调的艺术效果。布白、飞白在书法创作中的运用,给了人们极大的想象空间,使书法作品满足了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又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学海无涯:英雄出少年,功夫在书外
望来出生于先秦故里礼县,少时家穷。在父亲的引导下,七岁便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没钱买笔墨纸张,父亲便磨了一块大方砖,以红土为墨,每日书写数十个颜楷大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让望来自幼喜文好墨,开始接触书法之用笔、结字及章法。由于资质聪慧,觉悟较高,高中毕业即考入湖南邵阳学院,学的虽是美术专业,对书法却是情有独钟,并有幸受教于著名画家李月秋教授,拜师于青年书法家李炯峰。
望来曾在《我的学书经历》一文中,对自己的学书经历这样娓娓道来。大学时代的望来,在湘中历史文化名城邵阳读书时,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在李月秋、李炯峰诸师指导下,望来开始接受书画正规训练,并逐渐明白了书法之精神,懂得了章法之布局。闲余之时,他便四处游学。登庐山以开阔胸襟,游洞庭以宽拓眼界,观东海以顿悟心智。对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作为一门独特的中国艺术,书法奥妙无穷。宋人陆游有首《示儿》诗,云:“诗为六义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首示儿诗深刻揭示了学诗的真谛。
其实,学书、学画又何尝不是如此。历览古今书法大家,既是身份显赫的官场达人,其见识、胸襟、气度自然不同凡响;又是通晓经文子集,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其思想、学养、觉悟更非常人可及。因此,学书固然需要勤奋,需要灵性,勤学苦练,更需“以文养书”。
望来正值年轻,尚有诸多穷变之数。要成为一代书坛大家,望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好在望来已经有了一个较好的学术基础,倘若假以时日,扩展视野,丰富文化底蕴,增加传统学养,以行草为貌,以篆隶为基,不断研习,完全值得期待。
2015年9月5日二稿于五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