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万象 > 正文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嘉兴趣事”

2019-12-09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中国新闻采编网 点击:

分享到: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嘉兴趣事”

谷建华,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网大运河频道主编、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

2001年春,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为续接千年大运河历史文脉,传承5000年泱泱大国的厚重文化,在国家相关领导支持下,激发了董事长谷建华先生对历史文化挖掘和保护的责任感,以特有的文化大发展的战略眼光组织数十名专家学者,发起了徒步大运河两岸实地考察,收集素材,开始了创作《古运回望图》的浩大文化工程。

历时5年之久,于2005年末由董事长谷建华担任策划,众多知名艺术家共同参与完成了历史长卷《古运回望图》。

全卷长210米,高0.83米,用中国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手法与现代水墨技法融为一体,完美地将漕运鼎盛时期京杭大运河的风貌跃然纸上,展现世人。

《古运回望图》长卷是历史横切面的真实的写照,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生动的再现了明代运河两岸绵延约1800公里沿线的航运河道管理、农业、手工业、工商业、民俗等繁华景象。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嘉兴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嘉兴篇鉴赏

过盛泽即嘉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与7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和春秋以来开的运河有着密切关系。京杭大运河自西北而至,在此折向西南去杭州。春秋时这里曾名“檇李”。檇李是李子一种,皮色鲜红,肉多浆汁,其味甜美,嘉兴地区特产。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嘉兴趣事”

图为《重游运河图》——嘉兴篇

嘉兴在全吴之壤最腴沃,史有“嘉禾穰,江淮为之康;嘉禾欠,江准为之俭”的谚语。在嘉兴的湖泊中最大的是鸳鸯湖,以东西两湖相丽而名,在城南门外,也称南湖,与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并称浙江三大名湖,明代时占地120余顷,多河所汇,与大运河通。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嘉兴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所绘城市——嘉兴

名胜 烟雨楼

在湖滨岸上,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在晋天福五年(940年)前后建有一座烟雨楼,作为登眺之所,取唐代闻名诗人杜牧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思而名,名曰“烟雨楼”。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嘉兴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所绘嘉兴名胜古迹——烟雨楼

故事一 嘉兴三塔的由来

大运河在嘉兴城西折流至白龙潭,传说以潭中有白龙之穴故名。唐人以为这里有白龙作怪,危害一方,在岸上建造宝塔,企图请来力大无穷的佛法来镇住白龙,使潭面风平浪静,不使居民和运船受到伤害,因此这潭又称“三塔湾”。一座塔尚不足以镇住白龙,就建三座,而且布局呈等腰三角形,象征古代传说中的三角灵兽。以佛法与灵兽相结合上去制服白龙。三座塔均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不是可登临的楼阁式塔,表示专门用以镇龙,用显严肃神秘。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嘉兴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嘉兴三塔

三塔前有三根巨大石柱,叫“石敢当”。塔建之后并未使风浪减弱,除在岸边砌石防浪以外,还栽置石敢当,以禁压不祥,所当无敌。后来在纤夫拽绳时常常蹭勒石柱,年深日久,竟将石柱勒出道道深痕,人们就俗称其为“纤柱石”。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嘉兴趣事”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公 司 简 介: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是一家集文化、教育、房地产、网络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

自1997年成立以来,受到了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支持与关怀,在董事长谷建华的带领下,肩负“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秉承着“纳百川之势,兴文化伟业”的企业理念,凭借对文化发展的前瞻意识,用文化的力量感召人们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为报效祖国的力量,完成了一系列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工程。

特别是为保护运河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先后创作完成了以古都北京“内九外七皇城四”的历史风貌为历史背景的182米国画长卷《京门九衢图》,及历时五载创作完成的以明代中兴时期为历史背景、大运河上下督运盛况为主线的210米国画长篇巨作《古运回望图》,画面之壮观堪比《清明上河图》,在京首展后,引发国内外艺术界和考古界的轰动。

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愿借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的春风,携手更多对大运河抱有情怀的各届有识之士,深度挖掘京杭大运河的文化价值,为大运河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核心文脉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

1. 中华发展报道网仅为自媒体用户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中华发展报道网不对用户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中华发展报道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中华发展报道网,中华发展报道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自媒体用户在中华发展报道网发表的内容仅表明其个人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中华发展报道网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表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表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中华发展报道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3. 自媒体用户在中华发展报道网发布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中华发展报道网有权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权利。

4.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中华发展报道网上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内容,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中华发展报道网取得联系,以便中华发展报道网迅速做出处理。

Copyright @ 2001-2013 http://www.fzbdsd.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展报道网_发展报道编委会【官网】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邮箱:fzbdsd@126.com
未经发展报道网_发展报道编委会【官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备案号 粤ICP备170313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