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万象 > 社会 > 正文

生育潮来了,对女性会不利吗?

2016-01-14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王宁 点击:

分享到:

放开二胎,乃至放开生育,本来是件非常好的事,但一定要辅以对生育的主体——女性的权利保障,因为她们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最多,承担了重要责任。

  “晚婚晚育假取消”热传引起网友广泛关注。最近几天有则消息,湖北拟修改人口与计生条例,明确保留对晚婚增加15天假期的奖励,同时取消晚育假,对符合政策生育的产妇增加30天产假,并给予配偶10天护理假。除此之外,该草案中还包括,合法收养的子女不参与子女数的计算;再婚夫妻符合条件可再生一个。

  很显然,该修改草案的核心是,鼓励一对夫妻生两个孩子。

  在去年底国家公布放开二胎生育之后,一系列的政策均已在酝酿之中了,其目标都是为了促进生育。比如,1月初,深圳市就预备出台一系列措施,今年出生的二孩在将来适龄入学时申请积分入学可享受加分;简化办事流程,方便流动人口办理生育登记;符合二孩政策的两个孩子入学时,均可申请公办学位,等等。

  经过多年的计划生育之后,“少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再加上经济发展带来的生育迟缓,我国如今已面临非常严重的人口结构的问题,总生育率不高,这将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今,虽然一些敦促生育的政策在陆续出台,一些负面效应须得有预防。那就是,在中国原本就男女不平等的基础上,女性的地位将急剧下降,性别沟壑将进一步加剧。长此以往,女性的生育意愿将更低,单身男性的数量和比例将进一步上升,人口结构和素质,必将下降。

  这并非是危言耸听。女性因为承担了人类种族繁衍的重任,生育中各种产假、哺乳假、生育保险、补贴,以及因为养育小孩减少对工作的投入,都是不可避免的。在只生一个孩子的前提下,尚且有大量的企业不愿意招收女员工,在招聘时写明“只招男性”,女性再优秀,简历直接扔掉。假如按现行政策的鼓吹,企业先假定了女性都要生育两个孩子,那么,现在还能勉强接受女性的企业,恐怕又得减少了。

  女性严峻的就业现实,已无法规避:以前还有企业招聘女员工要求“已婚已育”,现在恐怕得加上“已育两孩”才敢招了——可惜,这样的女性,年龄已不小了,错过了太多能为事业奋斗的时光。女性的生存空间日益逼仄。仿佛女性受了那么良好的教育,却只有回家生小孩一条路。这是在性别平等上的倒退。

  作为女性,我无法责怪企业,因为他们只是在趋利避害。不管是政府要求增加产假,还是提高产妇福利,都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招收女员工的企业利益。这样的政策有好处,但坏处也显而易见:把一定的成本转嫁给企业。

  放开二胎,乃至放开生育,本来是件非常好的事,但一定要辅以对生育的主体——女性的权利保障,因为她们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最多,承担了重要责任。但现在,做出了贡献的这一群体,却要接受社会的歧视和惩罚,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其实并非没有简洁有效的办法来保护。比如说,推行夫妻双方休等长的产假,让孩子可以享受到父爱和母爱,企业用人也无法差别化;比如说,生育假期间,妻子的生育补贴或相应的保险,必须由丈夫所在的企业支出,让夫妻双方的企业都平等地为国家人口政策作贡献,何乐而不为?只有女性得到了安全和保障,才有希望改善人口结构。

  □侯虹斌(专栏作家)

免责声明:

1. 中华发展报道网仅为自媒体用户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中华发展报道网不对用户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中华发展报道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中华发展报道网,中华发展报道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自媒体用户在中华发展报道网发表的内容仅表明其个人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中华发展报道网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表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表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中华发展报道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3. 自媒体用户在中华发展报道网发布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中华发展报道网有权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权利。

4.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中华发展报道网上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内容,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中华发展报道网取得联系,以便中华发展报道网迅速做出处理。

Copyright @ 2001-2013 http://www.fzbdsd.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展报道网_发展报道编委会【官网】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邮箱:fzbdsd@126.com
未经发展报道网_发展报道编委会【官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备案号 粤ICP备170313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