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 > 正文

河南卢氏县木桐乡:干部不作为,群众咋脱贫?

2016-04-18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王宁 点击:

分享到:

    本网河南讯:河南卢氏县木桐乡河口村地处豫陕交界深山区,长期以来,该村后山村民组十多贫困户近年种红薯加工粉条,亩产可达五千元。该组山上有二三百多亩流转土地待种植。因道路狭窄,遇雨无法通行,虽有大面积土地,贫困户李书成只种十几亩却不愿全部种,原因是道路没有硬化,种植的红薯运不出去,加上山上缺水,改善这里的生产环境,积极向上级争取修筑水泥道路,本是帮助群众致富的应有办法。但村干部却本末倒置,热衷于在公路交通线上搞移民搬迁面子工程。
    贫困户李勤虎反映,这条扶贫路,村干部一直不向上级申报,道路硬化遥遥无期,我们的村民组长李志刚告诉他,村里说,水泥路硬化不可能。干部不作为,群众咋脱贫?既便己搬迁下山的贫困户也要上山种地。吁县乡领导尽快安排硬化上山约2公里道路。  
    早在2014年9月,三门峡市卢氏县木桐乡河口村群众就在人民网省委书记郭庚茂留言栏就反映该村有前山、后山、前岭、后岭四个村民组,住在高山岭头,祖祖辈辈都在山上种田为生。河边群众都通上水泥硬化公路,我们山上群众依旧是土路,近年多次发生群众骑摩托车、三轮车掉进山沟事件,导致车毁人伤。
    群众要求上级政府和交通部门给农村公路拨出专项资金,把前后山和前后岭四个村民组群众扩宽现有约五公里水泥硬化成标准的农村公路,以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希望省领导批示安排市县给我们可解决山区群众行路难问题。
    10月17日,三门峡市委办调查后回复称:网友您好!对您反映的问题,我们已责成卢氏县委督查室进行了调查了解,现将有关情况反馈如下:木桐乡河口村位于卢氏县西北端与陕西省灵口镇接壤,在洛河与拐峪河的交汇处,县道X021公路途经该村,共有4个自然村,61户261口人,主要经济收入为烟叶、药材和务工等。县交通运输部门在2007年实施的通村“村村通”工程时,为河口村修建了水泥路通至该村村委会。2012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当地群众与邻省居民的经贸往来,使河口村居民和当地群众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通过交通运输部门的多方努力、积极争取,又实施了县道X021木桐至豫陕界24.2公里的公路改建工程,2013年底建成通车。该公路的改建完成,基本解决了沿线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加强了当地群众与陕西灵口以及洛南地区的经济与社会来往,确实增强了当地群众的经济实力。网友所反映的是河口村四个组前山、后山、前岭、后岭的通组公路,目前,国家、省、市没有对通组公路的投入项目,卢氏境内还有3500余公里均未实施,县交通运输部门已向省交通厅多次汇报,积极争取政策倾斜和资金补助,待有相关政策扶持后,将优先对该村组道路进行建设,以解决群众的出行困难问题。
     如今,正值实施“精准扶贫”之际,木桐乡河口村后山组这条仅有2公里的事关村民生计和脱贫大事的水泥道路何时落实?对于该乡涉及民生热点问题,本网将持续关注。(民之声) 

免责声明:

1. 中华发展报道网仅为自媒体用户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中华发展报道网不对用户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中华发展报道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中华发展报道网,中华发展报道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自媒体用户在中华发展报道网发表的内容仅表明其个人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中华发展报道网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表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表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中华发展报道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3. 自媒体用户在中华发展报道网发布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中华发展报道网有权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权利。

4.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中华发展报道网上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内容,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中华发展报道网取得联系,以便中华发展报道网迅速做出处理。

Copyright @ 2001-2013 http://www.fzbdsd.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展报道网_发展报道编委会【官网】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邮箱:fzbdsd@126.com
未经发展报道网_发展报道编委会【官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备案号 粤ICP备170313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