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财经 > 正文

Takeda就HYQVIA?作为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变(CIDP)患者的维

2023-12-18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媒体合作国际文传 点击:

分享到:

• 如果获得批准,HYQVIA[10%免疫球蛋白(人体)注射液结合重组人体透明质酸酶] 将提供一种可在家中或诊所进行辅助皮下注射的治疗方案,频率最高可达每月一次
• 基于3期ADVANCE-CIDP 1研究的积极意见;该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证明复发率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降低1

Takeda (TSE:4502/NYSE:TAK今天宣布,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CHMP)建议批准HYQVIA®[10%免疫球蛋白(人体)注射液结合重组人体透明质酸酶]用于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变(CIDP)患者,作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疗法(IVIG)稳定后的维持疗法。欧盟委员会(EC)在确定HYQVIA作为CIDP疗法在欧盟的潜在上市许可时,将考虑CHMP的积极意见。

Takeda高级副总裁兼血浆衍生疗法事业部研发负责人Kristina Allikmets表示:“Takeda专注于为神经免疫疾病患者提供差异化的免疫球蛋白疗法,为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提供多种治疗选择。这一CHMP积极意见是为CIDP患者及其护理人员提供有效疗法的关键一步,如果该疗法获得批准,就可以在家中或诊所最多每月一次的辅助皮下给药提供个性化的维持治疗。”

CIDP是一种获得性、免疫介导的影响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其特征是肢体远端和近端进展性、对称性无力及四肢感觉功能受损。2免疫球蛋白(IG)作为维持疗法对这种使人日渐衰弱、进展缓慢或可复发的罕见病的治疗作用已经得到了证实,并且因其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及抗炎作用,在欧洲神经病学学会和周围神经学会的指南中被视为这种复杂、多样化疾病的标准治疗药物。3,4然而,若要对此病进行有效地管控,需要进行大剂量且高频率的治疗,这意味着对患者及其医护人员而言,进行治疗可能会成为一种挑战。

这一针对HYQVIA的适应症拓展建议是基于关键的3期ADVANCE-CIDP 1临床试验数据,该试验研究了HYQVIA作为成年CIDP患者的维持治疗。

此外,HYQVIA正在美国接受监管审查,以便后续用作成人CIDP患者的维持治疗。

关于 HYQVIA®

HYQVIA®[10%(人体)免疫球蛋白结合重组人透明质酸酶输注液]是一种含有重组人透明质酸酶和免疫球蛋白(Ig)的液体药物,已获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用作原发性免疫缺陷(PI)和继发性免疫缺陷(SID)的成人、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替代疗法。这些患者具有严重或复发感染,抗菌治疗无效,或经证实,特异性抗体失效(PSAF)或血清IgG水平<4 g/L。在美国,也获批用于治疗患有PI的成人和两岁及以上的儿童。HYQVIA用于通过皮下注入皮下脂肪组织。HYQVIA含有从人血浆中收集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一种抗体,可维持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HYQVIA中所含的透明质酸酶有助于人体吸收更多的Ig。HYQVIA每月最多输注一次(每三或四周一次)。

关于 ADVANCE 临床研究项目

ADVANCE-CIDP 1是一项3期、多中心、安慰剂对照的双盲研究,旨在评估HYQVIA®[10%(人体)免疫球蛋白结合重组人透明质酸酶输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此药用作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变(CIDP)的维持治疗,以预防疾病复发。全球有132名确诊为CIDP的成年患者纳入这项研究,在筛查前至少三个月一直采用稳定剂量的免疫球蛋白(IVIG)经静脉注射治疗。

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是确定功能性残疾情况恶化的受试者比例。功能性残疾情况恶化定义为:炎性神经病因及治疗(INCAT)残疾评分连续两次校正后,相对于皮下(SC)治疗前的基线评分增加1分及以上。采用连续校正的χ2检验,以5%的水平为具有统计学显著进行主要疗效分析,比较了复发率,缺失数据填补为无复发。一些次要终点包括至(下次)复发的时间(根据复发概率定义)、对日常生活活动(ADL)的影响、安全性和耐受性。患者随机接受HYQVIA或安慰剂,剂量和输注频率与各自之前的IVIG治疗相同(每2周、3周或4周一次),持续6个月,直到复发。对复发的患者用IVIG进行补救治疗,最长6个月。未复发的患者继续接受HYQVIA治疗。这是ADVANCE-CIDP 3研究的一部分。这是一项开放标签、扩展性的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在完成ADVANCE-CIDP 1研究的CIDP患者中,HYQVIA的长期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

有关ADVANCE-CIDP 1临床试验的更多信息,请访问ClinicalTrials.gov,其研究标识为NCT02549170

HyQvia®(人免疫球蛋白)100 mg/ml溶液(皮下注射用)处方需知

在开处方之前,请始终参考产品特性概述(SmPC)和所在国的当地处方需知。

说明:HYQVIA是两瓶一组的药物,一瓶是10%人免疫球蛋白(IG),一瓶是重组人透明质酸酶(详见SmPC)。

适应症:成人、儿童和青少年(0-18 岁)的替代治疗:抗体产生受损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继发性免疫缺陷(SID)患者中有严重或复发感染,抗菌治疗无效,特异性抗体失效(PSAF)或血清IgG水平为6 g/l者。PSAF是指其无法使对肺炎球菌多糖及多肽抗原疫苗的IgG抗体滴度提高至少2倍及以上。

剂量与给药:仅用于皮下。此替代疗法应在具有免疫缺陷治疗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并接受监管。使用产品前需将其恢复至室温。给药前检查两瓶药物有无变色和颗粒物。不可使用设备加热(包括微波炉)。不可摇晃药瓶,两瓶药物不可混合。建议选用上腹部至中部及大腿进行输注。两种药物成分必须用同一根针按顺序给药,先输注重组人透明质酸酶,然后输注10% IG。输注速率见SmPC。无论10% IG是否全量给药,重组人透明质酸酶均应全量给药。可在医生监督下使用较长的针头,以防止输液部位渗漏。居家治疗应在具有居家治疗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并接受监管。

剂量学: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反应设置个体化的给药和剂量方案。剂量按体重计算,对于体重过轻或超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剂量。初次接受IG治疗的患者:为使谷水平达到6 g/l所需的剂量约为0.4-0.8 g/kg体重/月。为稳定病情,给药间隔为2-4周。谷浓度应结合感染发生率进行测定和评估。为了降低感染率,可能需要增加剂量,以提高谷浓度(>6 g/l)。开始治疗时,建议首次输注1周剂量,治疗间隔期为1周,逐渐延长至3-4周的剂量,间隔期也相应延长至3-4周。既往接受过静脉IG治疗的患者:对于直接从静脉IG转本疗法的患者,或既往有过可参考的静脉IG剂量的患者,给药剂量和频率应与既往静脉IG治疗时相同。既往接受过IG皮下治疗的患者:对于目前正在接受IG皮下治疗的患者,HYQVIA的初始剂量应与皮下治疗时相同,但给药间隔可以调整为3-4周。对于直接从皮下IG治疗转本疗法的患者,应在最后一次IG治疗后一周给予第一次HyQvia输注。继发性免疫缺陷:推荐剂量为每3-4周0.2-0.4 g/kg。应结合感染发生率对谷浓度进行测定和评估。应根据需要调整剂量使防感染效果达到最佳,持续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增加剂量;如果患者保持无感染,可考虑降低剂量。儿童和青少年(0-18岁):请遵循成人剂量指南。

禁忌症:对本药物中任一成分或人IG过敏,特别是对IgA产生抗体的患者;对透明质酸酶或重组人透明质酸酶产生全身性超敏反应;HyQvia不能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

警告和注意事项:如果HyQvia意外进入血管,患者可能会发生休克。应遵循SmPC中推荐的速度进行输注。输注宜缓,在整个输注期间需密切监管,尤其是刚开始治疗的患者。给药后可能需要对患者监管长达1小时。如果出现输注相关的不良事件,应减慢输注速度或停止输注。是否继续治疗视不良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而定。如果患者在输注部位或其他部位出现慢性炎症和结节,应提醒患者报告此类事件。对于居家治疗,应有其他负责的人看护患者,以防出现不良反应。在患者病历中记录治疗情况应同时记录HyQvia及其批号。

超敏反应:抗Iga抗体患者如果不能使用其他治疗方法,应在密切的医疗监督下使用HyQvia,可能出现超敏反应。如果出现超敏反应、休克或过敏样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并对患者进行休克治疗。人正常IG引起血压下降并伴有过敏反应属于罕见现象。在高危患者中,只有在出现危及生命的反应时有支持性治疗的情况下,才能使用HyQvia。应告知患者关于过敏反应/超敏反应的早期体征。可采用事前用药进行预防。

重组人透明质酸酶的超敏反应:在重组人透明质酸酶给药后,如怀疑有过敏或类似过敏的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必要时应给予标准医学治疗。重组人透明质酸酶的免疫原性:临床研究曾报告过,接受过HyQvia治疗的患者体内生成了针对重组人透明质酸酶成分的非中和抗体。

血栓栓塞:现已观察到IG治疗过程中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包括心肌梗死、中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不能排除与使用HyQvia有关。在治疗前确保充分补水。监测血栓形成的症状和体征,并对有血栓形成风险的患者评估血液黏度。应告知患者可能的初始症状,并建议患者在发病后立即联系医师。

溶血性贫血:IG产品含有针对某些血型(如 A、B、D)的抗体,可能起到溶血素的作用。监测溶血的症状和体征。

急性肾功能衰竭:曾有报道接受静脉IG治疗的患者发生严重的肾脏不良反应。

无菌性脑膜炎综合征:曾有报道,通常在治疗后数小时至2天内开始出现症状。应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初始症状。停用IG治疗后症状可在数日内缓解,无后遗症。

传染性因子:不能完全排除由感染因子传播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钠含量:重组人透明质酸酶成分中钠含量为4.03 mg/mL。饮食需控制钠的患者应考虑。

可追溯性:应清楚记录所给药品的名称和批号。

药物交叉反应: 减毒活疫苗——接种需推迟至HyQvia治疗后3个月。对于麻疹疫苗,损害可能持续长达1年,因此要检查抗体状态。详情请参阅SmPC。

生育、妊娠和哺乳期:妊娠期间的安全性尚未确知,免疫球蛋白会排泄到乳汁中,因此孕妇和哺乳期母亲应谨慎使用。

对驾驶和使用机器能力的影响:HyQvia对驾驶和使用机器的能力没有影响或可以忽略不计,例如头晕。详情请参阅SmPC。

不良反应: 非常常见(≥1/10的患者):感觉发热、输液部位感觉异常、输液部位疼痛(包括不适、压痛、腹股沟疼痛)。

常见(≥1/100,<1/10的患者):呕吐、恶心、腹痛(包括上下腹部疼痛和压痛)、腹泻、输液部位红斑、输液部位肿胀(包括局部肿胀和水肿)、输液部位瘙痒(包括外阴阴道瘙痒)、发热、乏力情况(包括乏力、疲劳、嗜睡、不适)、肌痛、胸部肌肉骨骼痛、头痛。

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罕见或发生频率未知):直接Coombs试验阳性,无菌性脑膜炎。有关副作用和药物交叉反应的详细信息,请参阅SmPC。

上市许可(MA)编号:2.5g EU/1/13/840/001,5g EU/1/13/840/002,10g EU/1/13/840/003,20g EU/1/13/840/004,30g EU/1/13/840/005。MA持有者的名称和地址:Baxalta Innovations GmbH, Industriestrasse 67, A-1221 Vienna, Austria。HyQvia是一个注册商标名。

PI批准代码:pi-02539

制作日期:2023年6月。

更多信息可应要求提供。


免责声明:

1. 中华发展报道网仅为自媒体用户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中华发展报道网不对用户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中华发展报道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中华发展报道网,中华发展报道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自媒体用户在中华发展报道网发表的内容仅表明其个人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中华发展报道网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表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表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中华发展报道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3. 自媒体用户在中华发展报道网发布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中华发展报道网有权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权利。

4.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中华发展报道网上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内容,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中华发展报道网取得联系,以便中华发展报道网迅速做出处理。

Copyright @ 2001-2013 http://www.fzbdsd.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展报道网_发展报道编委会【官网】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邮箱:fzbdsd@126.com
未经发展报道网_发展报道编委会【官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备案号 粤ICP备170313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