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财经 > 正文

NEC面部识别技术在NIST精度测试中名列第一

2019-10-10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媒体合作国际文传 点击:

分享到:

- 提升AI时代生物识别技术的可靠性以用于支付、交通和其他领域 -
 
东京--(美国商业资讯)--IT和网络技术集成的领导者日本电气株式会社(NEC Corporation, NEC; TOKYO: 6701)今天宣布,其人脸识别技术在由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执行的2018年人脸识别供应商测试(FRVT)(*1)中达到了最高的匹配精度,在注册1,200万人时的错误率为0.5%(*2)。
 
此新闻稿包含多媒体内容。完整新闻稿可在以下网址查阅: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191002005914/en/
 
这是NEC技术继2017年在视频面部识别测试中排名第一之后,第五次在NIST测试中名列第一。NEC技术的优异表现反映在测试结果中,其成绩大幅领先于第二名。
 
近年来,生物识别难技术的便利性不断提高,安全意识上升,再加上人工智能(AI)的显著发展,促使世界各地的公司开始采用生物识别验证技术。具体而言,面部识别技术的使用正在整个世界广泛的领域中迅速扩展。面部识别技术现在已被用于要求高可靠性、便利性和长期使用的领域,例如身份验证和国家基础设施、交易结算、银行开户和护照验证。
 
包括来自美国、中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在内的49家组织参加了NIST的FRVT 2018,对人脸识别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估。这些测试是NIST实施的最严格、最公平的标准检查程序,因为每家组织都必须提交同一时期开发的项目并对其进行评估。通过执行多阶段匹配,实现了每秒2.3亿次匹配的惊人搜索速度。此外,利用NEC的深度学习方法来显著降低识别错误率,NEC准确匹配了间隔10年拍摄的受试者图像,错误率比第二名低4倍。
 
展望未来,NEC希望进一步扩展该技术的应用范围,以覆盖商店交易结算以及公交、铁路、机场、城市办公室和医院等公共设施服务;并帮助保护和照顾儿童和老人。根据今年4月制定的NEC集团AI和人权原则(*3),NEC在使用AI和生物识别数据时,会优先考虑隐私和尊重人权。NEC还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包括面部识别在内的生物识别和视频分析技术的可用性。
 
NEC公司NEC研究员Hitoshi Imaoka表示:“NEC的生物识别解决方案组合‘Bio-IDiom’(*4),其中包括面部识别技术,是NEC帮助建立更安全、更高效社会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NEC价值链创新’的一部分。这些技术通过共享整个价值链中社区、事物和过程的状态信息来创造新价值,并且是我们2020年中期管理计划和‘NEC安全城市’(NEC Safer Cities)(*5)的重要增长来源,以支持实现安全、可靠、高效和平等的城市。”
 
注:
(*1) 由美国国土安全部和其他机构赞助的2018年面部识别供应商测试(FRVT 2018)使用来自全球顶级供应商的面部识别技术评估了数千万人的身份验证准确性和速度。
  https://www.nist.gov/programs-projects/frvt-1n-identification
   
(*2) Patrick Grother,Mean Ngan,Kayee Hanaoka,面部识别供应商测试(FRVT),NIST跨部门报告8271(2019/09/11)
  https://www.nist.gov/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2019/09/11/nistir_8271_20190911.pdf
   
(*3) NEC发布“NEC集团AI与人权原则”
  https://www.nec.com/en/press/201904/global_20190402_01.html
   
(*4) Bio-IDiom
  https://www.nec.com/en/global/solutions/biometrics/index.html
   
(*5) NEC安全城市(NEC Safer Cities)
  https://www.nec.com/en/global/solutions/safercities/index.html
 
关于NEC公司
有关更多信息,请访问NEC网站:http://www.nec.com

免责声明:

1. 中华发展报道网仅为自媒体用户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中华发展报道网不对用户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中华发展报道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中华发展报道网,中华发展报道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自媒体用户在中华发展报道网发表的内容仅表明其个人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中华发展报道网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表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表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中华发展报道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3. 自媒体用户在中华发展报道网发布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中华发展报道网有权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权利。

4.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中华发展报道网上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内容,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中华发展报道网取得联系,以便中华发展报道网迅速做出处理。

Copyright @ 2001-2013 http://www.fzbdsd.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展报道网_发展报道编委会【官网】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邮箱:fzbdsd@126.com
未经发展报道网_发展报道编委会【官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备案号 粤ICP备17031398号